火狐体育官方网站中吉睦邻合作中的新疆机遇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3-09-27

  9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主题境外采访活动报道团队,走进比什凯克市的最大中国商品市场——中海市场,采访华人商户艾孜热提艾力·约麦尔(左一)。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阿尔曼·热扎克摄

  站在由新疆企业建造的比什凯克市最高层的大楼上俯瞰比什凯克(9月21日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黑宏伟摄

  集装箱组建成的市场,中间相连如迷宫般错综复杂的通道,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9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主题境外采访活动报道团队,走进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的最大中国商品市场——中海市场,在这里感受“一带一路”贸易的繁荣。

  “我想要这套瓷器,还有没有其他花色?”“花色还有这些,如果有喜欢的还可以定制。”走进市场一处摊位,56岁的新疆商人苏风英正在和吉国客户交流。

  记者惊讶于苏风英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简单的交流没有问题,‘出海’做生意,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苏风英说。

  已经在中海市场打拼20多年的苏风英,对当地文化和产品需求了然于胸。“现在人们不再单纯追求价格便宜,一些上档次的餐具越来越多被选择。”她边说边拿出一套乌鲁木齐企业加工的餐具,“这套有民族特色的花纹,质量也很好,不少消费者会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随着市场需求加大,苏风英提高商品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品种类。她说,除了瓷器之外,店里增加了不少不锈钢产品,想为当地带来更多优质的中国商品。

  在中海市场,每个铺面都由上下相叠的两个集装箱组成,下面一层作为卖场卖货,上层则为临时仓库。新疆商人夔国兴的商铺将两个集装箱打通,让店面看起来敞亮许多,各种包装袋、胶带等日用品整齐排列。

  “各样拿两包。”21日,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州商人亚辛里德瓦诺夫·詹布拉托维奇来到了夔国兴的店铺购买包装袋,因为是老客户,交易很快完成。

  亚辛里德瓦诺夫介绍,他习惯一周来一次中海市场进货,这边商品性价比高、产品齐全,很受大家喜爱。

  夔国兴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吉尔吉斯斯坦跟中国新疆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当地百姓消费需求,他也在思考着如何转型。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交通驿站。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商品辐射中亚的贸易集散地。

  穿梭在中海市场林立的商铺间,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商人们洽谈着生意,人声鼎沸,一片繁荣景象。

  吉尔吉斯斯坦中商商会会长赵建共表示,不要小看这个市场,中国的商品就是从这里转销至吉尔吉斯斯坦各地以及中亚乃至欧亚的其他国家。

  中海市场里拥有成千上万种小商品,轻工业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小到一枚别针,大到一台小家电,这些产品大部分产自中国,通过中海市场这一商品集散地,源源不断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中海市场中国产品占比85%左右,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产品齐全,非常受吉国及周边国家消费者欢迎。”赵建共说。

  如何在如此多的中国商品中脱颖而出,新疆商人夔国兴给出了答案:“什么好卖卖什么。”他说他两次调整经营的产品品类,最终选择了销售胶带、塑料袋等产品。

  除了能让吉尔吉斯人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记者看到,几乎每家商铺都聘请了几名当地售货员,中海市场里的中国商户为当地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这边的工资要远远高于比什凯克市平均工资。”艾森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学习到中国人的生意经。

  1996年出生的艾孜热提艾力·约麦尔是中海市场年轻一代的华人,2013年他跟随表哥阿布拉江·库尔班来到中海市场做生意。

  与上一辈通过做生意学语言不一样的是,艾孜热提艾力刚来吉国就开始学语言,两年的语言学习班让他与当地人沟通毫无障碍。

  头脑活络的艾孜热提艾力发现,这两年自家的手帕生意销售额正在逐年下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购正在该地区逐渐普及,更多人选择坐在家里刷刷淘宝(国际版)、阿里巴巴等手机软件,享受网购带来的便利生活。

  艾孜热提艾力说,吉国网购服务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发展本土电商并不容易,还需要不断考察市场,了解民众需求。自己也想学习直播带货,通过直播电商来拓展销售渠道。还打算继续深造,攻读大学,学习经营管理、电商等方面知识。

  赵建共说,随着电商的发展,中海市场商家也在积极改变思路,设置展示厅、定制产品、发展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等都是企业转型的方向。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拥有上千公里的共同边界。10年来,中吉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势头不断向好,建成了高水平的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吉在友好关系发展和经贸合作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中国新疆在中吉合作中发挥了怎样积极的作用?9月20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主题境外采访活动报道团队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专访了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杜德文。

  问:近年来,中吉双方交往密切,您如何看待中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与发展前景?

  答:在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吉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吉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决心推动构建睦邻友好、共享繁荣的中吉命运共同体,中吉友好合作步入全面发展快车道。

  这10年,中吉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共同实施了一系列重要项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如被吉誉为“世纪工程”的达特卡—克明输变电项目,为吉构筑起贯通南北的统一电网,中吉乌公路作为中亚地区交通干线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些项目为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支持,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好处。

  中吉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合作同样成果喜人。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同吉高校共同建立4所孔子学院、21个孔子课堂,吸引成千上万的吉学生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双方文化交流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中吉世代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答:建交31年来,中吉两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开展经贸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吉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在吉建立了近700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涵盖矿产资源开发、油气加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建材、农业等领域,为吉增加税收、创造就业作出重要贡献,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驻吉使馆高度重视保护在吉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今年以来,使馆外交官走访多家中资企业,勉励在吉中资企业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依法合规经营,安全有序生产;会见吉主管部门负责人,就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做吉方工作,敦促吉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在吉中资企业持续发展,中吉务实合作助力新时代中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成果。

  答:当前中吉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中吉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给新疆带来新机遇。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吉接壤,在深化中国与吉乃至中亚地区全方位合作中具有政策、区位、人文、资源等独特优势。

  今年3月和8月,新疆党政主要领导和吉方有关领导人分别在吉和新疆举行会见。双方就落实中吉两国元首西安会晤重要共识,深化中国新疆和吉各地交流合作深入沟通,并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进一步拓展两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

  发挥毗邻区位优势,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吉边境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两个陆路口岸均位于新疆,新疆为恢复和提升两个口岸过货能力做了大量工作,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2022年,吉超过哈萨克斯坦成为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新疆正就增开别迭里口岸与吉方保持密切沟通。

  立足人文相亲基础,做好文化保护传承。新疆柯尔克孜族同吉尔吉斯族同根同源,长篇史诗《玛纳斯》是中吉两国共同文化瑰宝,两国就保护和传承《玛纳斯》开展密切合作。新疆柯尔克孜族著名玛纳斯说唱艺术家居素甫·玛玛依毕生致力于搜集《玛纳斯》史诗片段,吉政府为其在比什凯克市树立雕像,以表纪念。

  深挖资源潜力,绿色合作发展势头强劲。新疆在绿色矿业、风电、光伏和储能等方面优势明显,吉矿产和水资源十分丰富,双方可在相关方面加强合作,推动绿色技术合作开发和应用,让绿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10年征程再出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和吉各地交流合作将持续深化,为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促进中吉关系发展、造福两国人民不断作出新贡献!

  9月22日,中午饭点,走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的大街上,赫然发现一家饭店标牌上有火锅的图案!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抵挡不住诱惑,进店就餐。毕竟在以“冷餐”为主的吉尔吉斯斯坦,能吃上一顿火锅,对中国胃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这家位于比什凯克街头的“网红”火锅店名为“伊犁火锅”,老板马俊林,中国新疆伊犁人。

  2010年,在伊宁县搞了多年农业的马俊林,琢磨着想换个事做。碰巧一个朋友在埃及居住多年,闲聊期间,他告诉老马,想在当地开家中餐馆,可没找到合适的合伙人。

  马俊林闻声心想,“虽然这些年跟土地打交道多,但自己做的饭在伊宁县也是出了名的香呢。”遂带上积蓄,奔赴埃及开罗,简单调研后,选址、装修,中餐馆就这么风风火火开起来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靠近边境,共建“一带一路”以来,有不少人奔赴中亚地区做生意。老马感觉,跟着国家政策走准没错。

  马俊林打听了一圈,发现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中餐馆比较少。“竞争不激烈,挣钱的概率就大。”2018年6月,一趟飞机,老马落地比什凯克。

  有了之前多年做餐饮的经验,这一次,马俊林在选择做什么类型的餐饮上更加用心。走访过整个城市后他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一家火锅店,但中国人却不少。商机,就这么来了。

  同一时间,老马回国,经朋友介绍买了一个火锅底“秘方”。他早已有想法——要兼顾国人和当地人的共同口味,不能太过于油、辣,也不能过清淡。最终他选择孜然锅底为“最大公约数”。

  每天清晨,马俊林都要早起炒锅底,至今如此。开业第一个月,“伊犁火锅”就在比什凯克“火”了。每到饭点,店门口排起长长的队,里面有中国人,也有当地人。

  第二年,老马就选了新址,扩大店面。与此同时,店里不仅仅经营火锅,还做大盘鸡、椒麻鸡、过油肉等新疆饭菜。本地厨师不会做,他就手把手地教到会为止。

  “过来投资、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单单一个火锅已经满足不了大家的味蕾了。”老马笑着说,“新疆菜我拿手,天南地北的人也都爱吃,所以就推出了‘火锅’加‘新疆菜’双菜单模式。”

  第二家、第三家……如今老马在比什凯克已有3家店面,在哈萨克斯坦还有两家加盟店。

  “祖国强大了,机遇多了,越来越多国人走出国门,让我们的生意更好做了,底气也更足了。”马俊林说,要把这几家店当作百年老店去打造,用心经营,做出品牌,在舌尖上的“一带一路”,留下“伊犁火锅”的名字。

  清晨抵达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国际机场,机场工作人员一句“你好”让媒体采访团一行顿感亲切,心与心的距离就此拉近。

  “中国人很友善”“中国人修的路好”“我很喜欢中国的大熊猫和中国功夫”“我来唱首《童话》吧”……一路走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吉友谊的深厚,感受到吉尔吉斯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友善以及当地年轻人对了解中国文化的渴望。中吉两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中吉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贯通南北的统一电网结束了当地电力资源分布不均、输送不畅的历史;道路修复改造,大大改善了比什凯克交通状况;援建的奥什医院成为中亚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外科医院;援建的学校成为吉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学之一和最受欢迎的中文学习平台……这些中吉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为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支持,给吉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中国公路”“中国医院”。

  站在由新疆企业建造的比什凯克市最高层的大楼俯瞰整座城市,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跳动的脉搏。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大批新疆人为深化中吉友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华侨华人友好协会会长虎玉梅和当地的华侨华人一起做公益、办报纸,致力于中吉文化传播;孔子学院里,新疆大学老师正在教授当地学生学习中文;销售着85%中国商品的中海市场里,新疆商人靠着诚信赢得当地客户……中国新疆元素在这里不断变化,不断融合,不断发展。

  心有所向,路必不远。走过漫长岁月,中吉两国精心灌溉的友谊之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双方必将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火狐体育官方网站火狐体育官方网站火狐体育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