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官方网站专访丨联合国难民署亚太局局长:应与中方合作应对难民现象深层问题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05-24

  火狐体育官方网站火狐体育官方网站火狐体育官方网站“从长期看,人道主义援助本身并不是目的,‘治本’的方法是支持阿富汗发展起来。这种把人道主义行动和发展结合起来的策略至关重要,对于当地人民的福祉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而言都意义十足。”联合国难民署(UNHCR)亚太局局长英德里卡·拉特瓦特(Indrika Ratwatte)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如此谈到阿富汗的人道形势。

  阿富汗危机、俄乌冲突、苏丹战乱……这是一份越来越长的危机清单,危机之间的间隔时间则变得越来越短。政治冲突叠加着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联合国难民署记录的全球流离失所者数量已经迅速突破1亿大关,他们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重的贫困、粮食不安全和教育不公。

  在拉特瓦特看来,国际社会应对愈加严重的难民状况不仅仅需要更多的人道主义行动,对造成流离失所的深层原因的关注同样不可或缺,同时,气候变化、能源、供应链等领域都存在未来应对难民问题无法绕过的全新挑战。

  5月中旬,拉特瓦特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他与中国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多个合作伙伴会面,并与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和教育等领域的企业家进行了探讨,探寻中国各界与难民署拓展合作的全新可能。

  拉特瓦特: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和难民署的重要全球伙伴,将来也是这样。联合国难民署看到,当下全球有超过1亿人被迫流离失所,逃离家乡去寻求安全庇护。难民现象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全球性议题,它有着很多深层原因,在应对和解决全球难民危机事务上,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我们会和中国政府进行讨论,看看有哪些是双方可以合作的。另一个目标是在中国寻找各类合作伙伴,特别是环保、救灾和气候领域。

  拉特瓦特:首先我见了一些关键的中国政府合作伙伴,我们讨论了一系列问题,看看双方是否能一同呼吁某种解决方案。我们探讨的具体议题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和欧洲的难民问题,以及在气候领域的行动,比如探讨中国政府和私营企业能够在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基于低碳足迹供应链的绿色产品能够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而这也依赖着中国对绿色解决方案的持久支持。中国的支持也让我们的工作得以在亚太地区的一些复杂工作环境中顺利展开。

  澎湃新闻:目前来看,您认为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的潜力已经完全发挥出来了吗?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期待?

  拉特瓦特:中国和联合国难民署的合作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政治上,难民署不仅与作为五常之一的中国在联合国层面打交道,也在每一个国家与当地的中国大使馆进行互动,在每一场有关流离失所者的紧急事态中,我们都会寻求中国的支持。鉴于现在有关情势越来越复杂,与中国的合作也变得愈加重要。

  当然,从人道主义角度说,我们也希望中国能做得更多,因为包括难民在内的全球流离失所者已经过亿,还在不断增加,这随之产生了更多的人道需求。

  这次的访问中我还看到了一些激动人心的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尤其是在环境、清洁能源和绿色产品等领域。这些领域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举一个清洁能源方面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近年来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取得的飞速进步。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难民和其他脆弱人群面临着缺乏能源的困境,他们无法取暖、生火、用电。如果能利用太阳能光伏技术来惠及这些群体,可以大大促进在能源使用方面的平等。

  还有环保方面的低碳足迹产品。每当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出现,联合国难民署需要向当地提供数以千计的帐篷等救灾物资,这里面就有很多塑料制品,它们的生产过程中会有不小的碳排放。难民署正在与全球的合作伙伴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而中国在低碳领域已经具有尖端的实力,与中国的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在人道主义行动中减少碳足迹。

  澎湃新闻:既然我们谈到了气候话题,“气候难民”这个概念在几年以前还有些新奇,甚至当时还有关于“气候难民”算不算难民的辩论。但如今公共舆论似乎已经广泛接受了这一概念。难民署为应对这一现象建立了哪些机制?

  拉特瓦特:因为气候因素而流离失所的人群现在数量变得越来越多。首先我们注意到有很多在短期直接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人群,比如巴基斯坦洪水、土叙地震、孟加拉缅甸飓风等灾难的灾民。这些人都直接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为此不得不背井离乡。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类型的气候脆弱群体,在生存环境逐渐恶化时他们没有选择迁徙,而是留在家乡。但环境恶化使资源变得匮乏,人们不得不开始为水源等生存资源展开竞争,进而导致武装冲突,最终他们不得不沦为难民。在亚太地区,不同类型的气候脆弱群体都存在,而且全世界70%以上的气候流离失所者都来自这个广阔的地区。那对于联合国难民署而言,这意味着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当然,严格地说这并不是难民署的核心任务,我们最主要关注的是冲突导致的难民流动,而不是环境因素本身。难民署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增强气候韧性,并强化缓解措施。

  澎湃新闻:阿富汗问题是亚太地区的一个人道主义热点。自从掌权以来,那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最近政府宣布禁止阿富汗女性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工作。这是否影响到了难民署在阿富汗的工作?您如何评估那里的人道主义形势?

  拉特瓦特:首先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人员在那里工作是为了与阿富汗人民直接接触,为了帮助他们,我们需要出现在那里。如果说禁止妇女出来工作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剥夺了一半人口的工作权。为了帮助阿富汗的女性,难民署首先需要接触到她们,与她们交谈,了解需求是什么,然后尽可能地使一些援助项目惠及她们。这项工作富有挑战性,它的完成有赖于我们在当地的男女雇员。所以(的)这项政策确实大大影响了我们的工作。这导致我们不能给当地提供一些应有的援助。

  难民署希望当局尽快改变这项带有歧视性的政策。这些希望出来工作或接受教育的阿富汗女性也是阿富汗人的一部分,她们希望能自主地对社会作出贡献。

  关于阿富汗目前的人道形势,其实最近40年以来阿富汗不间断地有难民流出。在阿富汗邻国,早已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难民,首当其冲的就是伊朗和巴基斯坦,而它们自身还面临着各种经济或政治危机,必须承认它们在难民问题上的所作所为是慷慨的。

  因此国际社会有义务帮助像伊朗和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帮助减轻它们的负担。这也是目前难民署所作努力的一部分。我们的团队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工作,尝试增强当地社区的韧性,帮助阿富汗难民融入当地社会,假若条件许可,我们也会帮助他们返回家乡,回归正常生活。自从2021年8月以来,已经有约100万阿富汗难民回到了家乡。为帮助更多的人回乡,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教育、医疗,保障生计。

  不幸的是,目前仍有三分之二的阿富汗人(4000万人口中的2800万)急需人道主义援助。而从长期看,人道主义援助本身并不是目的,“治本”的方法是支持阿富汗发展起来。这种把人道主义行动和发展结合起来的策略至关重要,对于当地人民的福祉和世界的和平稳定而言都意义十足。假如我们不能做到的话,人们又会开始新的境内和跨境迁徙,流入本就脆弱不堪的邻国,最终成为地区性乃至全球性问题,在过去的40年里,如此不幸的场面我们已多次目睹。

  澎湃新闻:如今的国际难民保护体系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诞生的,当时有着处理大规模危机引发难民问题的迫切需要,比如大屠杀和其他人道危机,那时难民问题被认为是纯粹的人道议题。但随着现在的全球化危机,难民越来越被视为经济上、社会上甚至安全上的负担。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难民,特别是难民被污名化了,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怎么面对现在的难民被污名化的问题?

  拉特瓦特:没错,难民的定义是在二战后才产生的,因为当时很多人因为暴力、冲突和人权的大规模被侵犯而被迫逃离,他们被视作难民,我们为他们提供帮助和保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要么回到家乡,这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要么有其他解决方案。然而,在过去的75年里,难民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人迁移是出于经济原因,也有可能是气候相关的原因,但是很不幸,也仍然有许多人是为了逃离冲突和人权侵犯,比如在苏丹和乌克兰的冲突。

  因此,首先我认为重要的是要区分两类难民,一类是逃离冲突、暴力和迫害并且需要保护和解决方案的人,另一类是因为经济和其他原因而试图迁移的人,经济移民可能是需要得到妥善管理的。我们想要支持各个成员国建立识别产生难民原因的系统,去甄别哪些是难民,哪些是经济移民,我们还可以分析劳动力移动的路径,因为在一些国家人口的结构在变化,他们需要劳动力,如何管理这些问题?这是第一个层面。

  关于社交平台上的政治化、错误信息、仇外心理,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跨国犯罪已经渗透到了网络空间甚至更广阔地方,一些人牵涉其中。重要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难民都需要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这很重要,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保护。当然,如果某个人从事了活动,或是触犯了某个国家的法律,他们必须根据法律的正当程序被处理,这些原则是很重要的。

  但我认为,总的来说,国际社会必须团结起来,在多边协作的政治意愿下行动,并坚持同情、宽容和尊严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些基本原则,我认为作为人类社会整体,我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地缘政治会介入其中。人们总是会关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差异,但是我们可以超越这些,因为归根结底,人性就是同情、尊严、宽容和对基本权利的尊重。正如你们所说,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只能通过多边协作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多样性视作一种优势,而不是劣势。

  澎湃新闻:你很长一段的职业生涯都与难民问题有关,你在前南斯拉夫内战时开始了这份事业,到后来又到东地中海地区工作。你怎么看待那时候的难民议题与现在的差异?在如今的时代,帮助难民是不是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拉特瓦特:出于很多原因。首先我认为人们只是对难民问题疲劳了。如果我们以阿富汗为例,40年来,这个国家都在处理难民问题,人们当然会感到疲惫,在经历困难的时期尤其如此。难民的数量在增加,却没有足够的人道行动资源,所以人们会有疲劳感。对于一些人道捐赠者来说,因为危机日益严重,对于他们提供捐赠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很大的挑战。在资源方面,对于捐助者和收容国来说,都会产生疲劳,因为收容国也算作是捐助者,他们收容了数百万难民。

  我们还面对很多其他挑战,安全、跨国犯罪、国际,这些问题很多时候与社交平台和信息全球化联系在一起,很容易产生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比如,“难民都是”,“难民都是毒贩”。这样的叙事必须要通过证据和事实被纠正。但是尽管有这些挑战,世界上还是有令人惊叹的同情心和慷慨作为。即使在今天,我们会去一些受影响的地区,比如今年的土耳其地震,一些人失去了很多东西,但他们仍然富有同情心、照顾他人、提供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这是他们作为人类的天性和能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政治领导人也必须加强这些价值观,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确实需要政治勇气,这并不容易,我们的成员国也需要这样的勇气。但是让人振奋的是,民间社会、企业界等团体拥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我们仍然可以一起继续有所作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