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官方网站动员全社会参与海洋污染治理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3-11-09

  近日,浙江省“蓝色循环”项目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继“千万工程”“蚂蚁森林”项目后再次收获这一联合国最高级别环保荣誉,为海洋塑料污染这个全球性治理难题给出了中国方案。

  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污染不仅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还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甚至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显示,塑料制品在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有害度最高且持续最久,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

  为应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国际社会已在多个层面采取措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专门提出要预防和大幅减少各类海洋污染,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我国也出台多项针对塑料污染的政策文件,如《“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等等。

  然而,海洋塑料污染治理仍存在较大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污染总量大、分布范围广,全球对塑料的需求和使用量不断增加,每年排入海洋的塑料污染量居高不下;二是回收和处置难度大、成本高,回收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

  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干预,更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浙江“蓝色循环”项目成功的关键正是在于“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利用市场化措施鼓励民众参与海洋垃圾收集,并将海洋垃圾转化为企业生产原料,创新性解决了海洋废弃物治理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和持续性差等“老大难”问题,还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海洋塑料“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

  海洋塑料污染“根在岸上”,要注重源头把控,在塑料生产、消费等环节借鉴“蓝色循环”经验。引导企业完善塑料产品生态设计,研发生产可降解、可回收的生态友好型塑料。鼓励经营者和消费者限制和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强化政企协同,构建海洋塑料污染物的收集回收、循环利用产业链,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市场链接产业的治理格局。